企業會計人員反映你單位經營異常,符合套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虛開發票的特征。稅務局要求了各單位不得擅自減少省局規定納稅約談輔導的管理環節,如果因為沒有按照操作指引完成導致發票流向虛開企業,稅務執法人員也是面臨重大風險的。如果發現存在大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頂格開具、大量作廢等異常行為,又無正當理由。虛開發票企業把發票給受票企業后,有部分受票企業有資金匯到企業賬上,匯到賬上的資金與開票數一致,經多道轉帳,最后匯到受票企業關聯的企業財務負責人或者法人的個人銀行卡上,資金匯到個人卡前提取了8%,資金到個人卡后提取現金,經到開戶銀行查詢銀行憑證,辦理提出現金手續后,立即存入受票企業公司帳上。
你單位注冊企業存續時間短;大量領購發票;進項發票的品名與銷項發票品名不匹配,進項發票開票單位至今大多數狀態是非正常;資金往來異常,有資金回流跡象;法人代表已走逃,被認定為非正常戶;企業會計人員反映你單位經營異常,符合套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虛開發票的特征。
1、如果你妄圖短期內成立多個皮包公司進行違法開票行為,注冊公司容易注銷難,實名登記走逃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除非你不要再做社會人,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黑歷史都會如影隨形。
注銷公司要經過嚴格的稅務檢查,想要不被發現就輕松注銷,可能性極低。如果你不注銷走逃,列入非正常戶,對不起,企業和法人代表、股東都要列入黑名單,事關誠信無小事。
一旦你被列入黑名單,那么3年之內你再也無法以自己名義注冊公司,稅務則永久被列入監控黑名單,個人征信將受到嚴重影響。貸款、出國都困難重重。這些都是小事,關鍵是你可能已經被抓進去了。就算僥幸逃脫,實名登記走逃你在社會上也是寸步難行。
2、如果你妄圖短期內大量領用專票進行虛開,那么你想多了。
短期內大量領專票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為防止出現虛開、欠稅、開具后跑逃等稅收風險,稅務機關做了大量工作。
新成立公司首次申請發票用量和限額都進行了嚴格限制,如果你要進行增量和調高開票限額,那就更需要提供大量資料進行審核了。比如提供三個月銀行流水、購銷合同等等。
增值稅發票最高開票限額調整超過十萬元的,必須實地核查,形成核查報告。而且就算這樣,每次增量還是有數量限制。
稅務局要求了各單位不得擅自減少省局規定納稅約談輔導的管理環節,如果因為沒有按照操作指引完成導致發票流向虛開企業,稅務執法人員也是面臨重大風險的。
對于購銷合同提供,發現疑點的,暫不批準其相關申請。審核人員會審驗購方或銷方蓋的印章是否為上網章,不是上網章的視為合同有問題,是上網章的,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利用網絡查詢上網章的真偽;對購方或銷方涉及省內、市內納稅人的,可以通過金三系統核實購方或銷方是否存在,是否為非正常戶;對購方或銷方涉及省內、市內納稅人的,可以通過電子底賬系統查詢購方或銷方是否有合同上注明商品的購銷行為。
所以納稅人不要覺得現在去增量審核稅務機關的流程多,詢問多,審核多。如果都簡化了,就會給鋌而走險的違法行為撕開一個口子,讓犯罪成本降低,也加大了稅務機關審核人員的風險。
3、如果你想通過購買虛開發票進行抵扣,風險極大!
對商貿、工業企業,如果發現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的品名、數量、金額與取得進項稅額的發票品名、數量、金額沒有對應的邏輯關系等異常情形,對服務企業,如果發現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的品名、數量、金額與經營業務沒有對應的邏輯關系等異常情形;如果發現存在大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頂格開具、大量作廢等異常行為,又無正當理由。都會被重點監控。
4、如果你想操作資金流來掩蓋違法行為,任何行為都是有蛛絲馬跡的。
單位的開戶銀行都應該到稅務機關進行報備,如果沒有,信用登記都會受到影響。資金回流又無正當理由的,也會被監控和檢查出來。不走公賬走私賬的行為都是有貓膩的!
虛開發票企業把發票給受票企業后,有部分受票企業有資金匯到企業賬上,匯到賬上的資金與開票數一致,經多道轉帳,最后匯到受票企業關聯的企業財務負責人或者法人的個人銀行卡上,資金匯到個人卡前提取了8%,資金到個人卡后提取現金,經到開戶銀行查詢銀行憑證,辦理提出現金手續后,立即存入受票企業公司帳上。這就是明顯的資金返回現象,而且經過詢問并無相應采購行為,完全可能就是收手續費開票。
5、不要抱著從眾心理,不要被這種心理蒙蔽了雙眼。如果你還在看《人民的名義》,你就知道世上沒有后悔藥,鋃鐺入獄方知自由可貴!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虛開發票的,由稅務機關沒收違法所得;虛開金額在1萬元以下的,可以并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虛開金額超過1萬元的,并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規定,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 上海鑫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備案號:滬ICP備17051098號-4 網站地圖 推薦專題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南路1085號華申大廈1603室 1202室
免費電話:17717867637 徐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