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很重要,銀行存管也很重要,這些資質是平臺合規的隱形牌照相比于ICP經營許可,銀行存管也許是更大的一道坎。相關數據顯示,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的130家網貸平臺中,僅有31家獲得ICP經營許可證。雖然ICP與銀行存管實際是二套不相干的業務,已經取得ICP經營許可證的金融平臺對接銀行存管并不會有延期,目前金評媒記者從各家平臺了解到目前沒有收到的銀行接駁通道的延期通知,都在正常進度開發。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四部委發布《暫行辦法》,給互金平臺劃重點范圍, 包括身份明確(信息中介服務),業務明確(小額分散),合規明確(銀行存管)等,其中明確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須“按照通信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申請相應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未按規定申請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的,不得開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其中所指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即ICP經營許可證。
ICP認證是“必須課”不容忽視
《暫行辦法》下發后,幾家歡喜幾家愁。就有人對ICP認證調侃說:曾經的ICP認證就像高考的一門體育課,因為只是加試不是必須課,大家自然沒有在意,但現在政策變了高考體育成績躍升150分了,也沒誰敢不去關心這門曾經的選修課了。金評媒記者覺得此調侃雖略顯無奈,但卻看出ICP認證現在實屬重要一環。
歡樂合家副總裁李巍表示:“ICP是一個互聯網的增值服務資質,只有線上服務就必須備案,而金融辦通過銀行存管必須有ICP經營許可證這樣的規則來提高準入門檻,其實洗牌意圖已經十分明顯。”
而目前絕大部分平臺雖都進行了ICP備案,但ICP經營許可證卻因門檻較高,導致獲批的平臺屈指可數。截至2016年8月底,據盈燦咨詢最新報告顯示,全國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2235家,其中約有222家平臺擁有有效的ICP經營性許可證,約占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9.93%。
據了解ICP許可證的申請條件主要有兩個門檻,一是要求企業的注冊資金在100萬元以上,二是要求企業擁有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和能力,因此要想取得電信業務ICP經營許可證非常困難,特別是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地方通信管理局可能不批準給P2P平臺許可證。
銀行存管也是合規需邁“大坎”
ICP很重要,銀行存管也很重要,這些資質是平臺合規的隱形牌照相比于ICP經營許可,銀行存管也許是更大的一道“坎”。據盈燦咨詢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5日,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的平臺有130家,其中上線直接存管系統的平臺有39家。而與銀行簽訂聯合存管的平臺有46家,其中上線聯合存管系統的平臺有24家。以此來算,已經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符合監管要求的平臺不足6%,這就意味著94%的平臺面臨轉型或出局。
到目前為止,與銀行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的平臺只有130家,占網貸平臺總數量不到10%。表面上P2P平臺在極積擁抱政策法規,實際數據完全讓行業人士瞠目結舌。原因何在?尤其其中不少平臺2015年上半年就與銀行簽署了存管協議,為何到了現在還沒有上線?
微貸網副總裁葉巍對此表示,在此之前,網貸平臺的銀行資金存管推進艱難,因為平臺企業“魚龍混雜”,銀行也要規避聲譽性風險。平臺從簽約到上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前期銀行評估決策耗時會很長,之后的系統技術開發更是一塊難啃的骨頭。銀行存管要求企業用戶系統、充值提現系統完全與銀行對接,涉及的眾多的節點調整和信息接入等眾多問題。而關鍵的是銀行系統不是想接就能接,雖然P2P平臺有自己的技術團隊可以很快地調整自己的系統,但是銀行系統的更改才是最硬的那個骨頭。
中房創投運營總監潘愛龍分析說:銀行資金存管之所以進展緩慢,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已簽約的P2P平臺需要排隊進行系統對接,這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技術、人才,周期較長。各家銀行也逐漸加大管控力度,如民生銀行已暫停對接,其他多家銀行對接也在逐漸放慢腳步。
銀行存管 ICP認證兩大合規敲門磚
相關數據顯示,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的130家網貸平臺中,僅有31家獲得ICP經營許可證;全國范圍內正常運營的2000多家平臺中,有ICP經營許可證的比率僅為5.73%。ICP資質的獲取將變相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引起網貸行業新一輪優勝劣汰。
雖然ICP與銀行存管實際是二套不相干的業務,已經取得ICP經營許可證的金融平臺對接銀行存管并不會有延期,目前金評媒記者從各家平臺了解到目前沒有收到的銀行接駁通道的延期通知,都在正常進度開發。
但從222家獲得ICP認證的平臺來說大都集中在浙江、北京、廣州等地,為何上海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獲得此證件的只有兩家,對其原因業內人士表示,從監管政策下來之后因為上海情況有點特殊,除了要求股東背景資質,標準達到審核之外,金融辦對業務模式,還是會做前置性的審批。《監管辦法》落地實施,金融辦這邊會有備案審核的管理辦法,其中就設計到管理辦法的十三條紅線不能觸碰,嚴一點的平臺要要求接銀行存管。
據金評媒記者了解目前只有9%不到的平臺取得ICP經營許可,這樣的通過率在《監管辦法》下來之前就已經非常難以獲取,后期還要通過網信辦與金融辦的審批才能下發,對于小型平臺合規也是一次非常嚴峻的挑戰。
而對于目前鮮有平臺取得許可證的主要原因。中房創投運營總監潘愛龍表示:ICP網站經營許可證是提供有償信息服務的網站需要具備的證件。然而,負責這塊的通信局認為作為金融行業需要有金融辦出具的批文,而金融辦也沒有明確批文流程造成了辦理過程時間較長,且存在困難。
同樣從銀行存管這塊來說,全國在做銀行存管的銀行其實寥寥無幾。現在哪怕平臺和銀行存管合同簽好,加上排隊時間到項目測試,以及最終的上線實施,基本上3-6個月是最快的。
某P2P平臺負責人透露說:現在沒有和銀行簽存管合同的還要找銀行對接,還要排隊,其實是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十二個的時間對于能夠符合監管暫行的辦法的就已經太少,差不多也只有200多家平臺。存管之后再去做ICP備案 ,做ICP認證沒有一年半的時間是做不了。
為求合規平臺或轉型或抱團取暖
業內人士表示,12月的整改期會把一大批的企業擋在門外,不是他們不去申請,是留給他們的時間太短了。
創客金融總裁助理陳浩表示:單純從銀行存管這個角度來說,有很多的平臺目前在排隊等待,但從十二個月整改期來說的話可能會有點短,因為銀行從前期做盡調,也是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第一本身國家做這樣決策,也是想借銀行的手,讓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平臺主動退出,但也會有平臺可能在資產端做整合抱團取暖,以求合規。
李巍強調說:如果在12個月內無法獲得銀行存管甚至無法取得ICP經營執照,那無論是工商的無照經營,還是網偵的非法集資,任何一條法律都是直接對該平臺可以直接取締,留給P2P平臺的時間已經不多,可選的要么努力整改盡快獲得ICP的準入經營執照,要么退出市場保全客戶利益。
某P2P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平臺應該監管的方式會有幾種,第一:線上轉線下,從資金端來說不在去平臺募集資金而是去找機構,跟銀行去合作,這也是一種轉型,第二:和合規的平臺進行合作,合并,這也是合規的最快的辦法,第三:也只能是主動退出了。
ICP很重要,存管也很重要,這些資質是平臺合規的一部分,但不是根本。不管是《辦法》出來前還是今后,整個行業自始至終都在強調風險,這才是投資的要義。那么如何規避風險,就需要投資人更多地去關注平臺的背景、風險管控、業務模式,以及自己的資金流向等問題。至于不合規的平臺最終將被淘汰出局,互金行業正在逐步走向正軌。
? 上海鑫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備案號:滬ICP備17051098號-4 網站地圖 推薦專題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南路1085號華申大廈1603室 1202室
免費電話:17717867637 徐經理